中医正骨简介
《中医正骨》(CN:41-1162/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医正骨》宗旨是:反映学术进展,引领学科发展;突出中医特色,兼顾中西医结合;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科现代化服务。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360元
杂志文章特色
1《中医正骨》论文有新意,科学性强,有理论或实践指导意义;表达确切、术语规范、语言精炼、内容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资料可靠、论证严谨。
2《中医正骨》论文正文和摘要采用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图表中文字及数据采用五号字体。要求标点准确,注意,、。”〉)》等后标点不能占第1格,“〈(《等前标点不能留在最后一格。
3《中医正骨》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应在论文题名下方注明“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或×××课题(编号)”;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
4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分属不同单位时,请自行排序,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明。第1作者单位全称以公章为准。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各占一行,居中书写。
5层次标题包括标题编号和标题本身。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临床报道,临床研究,综述,学术探讨,基础研究,骨伤科护理,简讯,作者须知,通知,影像诊断,文献研究,病例报告,名老中医经验菁华,专家述评,流派菁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调查研究,诊治失误案例分析,膝骨关节炎,外固定技术,骨关节炎,指南解读,颈椎疾患,专家共识,骨科运动康复,骨科微创技术,脊柱微创技术,髋部损伤,Kümmell病,骨科康复与运动疗法,小针刀技术,关节镜技术,腰椎疾患,胫骨平台骨折,标准与指南,锁骨骨折,脊柱退行性疾患,通知,综 述,革新与发明,胸腰椎骨折,数据库研究,作者须知,领导讲话,股骨头坏死,颈椎疾患_临床报道,骨质疏松症,标准,胸腰椎骨折_综述,学术动态,通知,骨科康复与运动疗法_综述,颈椎疾患_影像诊断,颈椎疾患_综述,骨质疏松症_影像诊断,颈椎疾患_文献研究,脊柱退行性疾患_临床研究,颈椎疾患_名老中医经验菁华,颈椎疾患_临床研究,骨质疏松症_基础研究,骨质疏松症_临床研究,作者须知,简讯,骨科康复与运动疗法_临床报道,颈椎疾患_基础研究,骨质疏松症_调查研究,会议纪要,脊柱微创技术_综述,脊柱微创技术_临床报道,述综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刺和小趾展神经走行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589具干燥完整的成人跟骨标本和10具以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范围包括小腿中段以下).在跟骨标本上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骨刺,记录骨刺的形态、位置、数量,测量骨刺的长度和宽度,观察跖筋膜和趾短屈肌在跟骨的附着部位.从足背逐层解剖下肢标本,分离并观察小趾展神经走行及周围的结构.结果:589具跟骨标本中,左侧跟骨293具、右侧跟骨296具.119具跟骨骨刺位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前缘,部分跟骨骨刺还出现在跟骨结节内侧突后缘(2具)、跟骨结节外侧突(14具)、跟骨前结节和内外侧突之间(23具),有的甚至出现在跟骨前结节足底长韧带附着处周围(8具).跟骨结节内侧突跖侧面存在一条骨嵴,将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分为前后两部分;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119具跟骨结节内侧突存在骨刺的标本中,左侧跟骨62具、右侧跟骨57具,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565);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6,P=0.692);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6.42±5.26)mm,其中左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5.72±5.43)mm、右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7.19±5.02)mm,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3,P=0.128).589具跟骨标本中,230具跟腱止点处存在骨刺,其发生率高于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发生率(χ^2=50.166,P=0.000).小趾展神经在跟骨底面的行程中伴有相关的动静脉,在跟骨底面内侧缘转折到跟骨结节外侧突之间走行的一段都被紧密的结缔组织和骨性结构包围.结论:跟骨骨刺为片状骨赘,且并非仅发生在跟骨结节内侧突;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上下两个面接触的软组织不同,并不是都在跖筋膜里,而应该是上面与趾短屈肌接触,下面与跖筋膜接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腕踝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腕踝针治疗,封闭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腕踝针治疗隔天1次,连续治疗3周;局部封闭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的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按照自拟标准评价总体疗效。结果:联合组1例患者因未能坚持完成治疗而被剔除。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5,P=0.59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7.10±1.05)分,(2.64±1.18)分,t=17.377,P=0.000;封闭组:(6.98±1.07)分,(3.23±0.89)分,t=19.533,P=0.000],联合组的VAS评分低于封闭组(t=-2.485,P=0.015)。治疗前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176);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29.41±6.15)分,(77.10±7.41)分,t=-33.733,P=0.000;封闭组:(31.38±6.60)分,(70.95±6.07)分,t=-30.574,P=0.000],联合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封闭组(t=4.041,P=0.000)。联合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封闭组(R珔联合组=35.03,R珔封闭组=44.85,Z=-2.036,P=0.042)。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腕踝针可以有效减轻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总体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52例(PFNA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43例(DHS组)。男38例,女57例。年龄60~91岁,中位数67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Ⅰ型39例、Ⅱ型56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73.6±11.3)min,(83.6±13.2)min,t=4.058,P=0.000;(15.4±6.9)d,(17.6±7.8)d,t=3.655,P=0.000],术中出血量小于DHS组[(168.2±19.6)m L,(219.3±25.5)m L,t=11.039,P=0.000];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3.3)周,(16.7±5.8)周,t=1.371,P=0.174]。②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164,P=0.721);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17,P=0.752);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1.253,P=0.000);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且2组的上升趋势完全一致[(38.2±8.2)分,(86.6±5.9)分,(88.4±5.0)分,(90.2±5.2)分,F=40.328,P=0.000;(40.7±9.3)分,(84.7±6.8)分,(86.5±5.2)分,(88.7±6.3)分,F=22.453,P=0.000]。③综合疗效。术后24个月,PFNA组临床治愈27例、显效21例、有效2例、无效2例,DHS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2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7,P=0.159)。④安全性。PFNA组3例发生螺旋刀片部分或完全切出,1例出现髋内翻,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DHS组5例出现螺钉退出,1例出现断钉,3例出现股骨颈短缩,3例出现髋内翻,2例出现下肢�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波疗法在创伤后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0例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常规组按顺序进行低频脉冲电治疗、蜡疗、平乐正骨治筋手法治疗、牵引治疗及弹力带抗阻训练,超声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量患膝屈曲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膝屈曲活动度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5,P=0.568;t=0.881,P=0.38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患膝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113.40°±8.35°,58.60°±15.09°,t=18.752,P=0.000;95.40°±9.92°,60.43°±13.94°,t=12.258,P=0.000),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76.60±4.14)分,(35.53±3.28)分,t=57.838,P=0.000;(55.08±7.24)分,(34.83±3.32)分,t=17.267,P=0.000],超声波组患者的患膝屈曲活动度大于常规组(t=8.688,P=0.000)、HSS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t=15.091,P=0.000)。结论:对于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口服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符合要求的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54例)采用独活寄生汤口服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玻璃酸钠组(52例)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独活寄生汤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5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评定患者的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ISOA)、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总体疗效,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前2组患者的IS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69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ISOA均较治疗前降低[(6.38±1.48)分,(1.42±0.39)分,t=23.814,P=0.000;(6.49±1.37)分,(2.11±0.56)分,t=21.340,P=0.000],联合组的ISOA低于玻璃酸钠组(t=7.384,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3,P=0.76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10±1.21)分,(2.05±0.64)分,t=21.742,P=0.000;(6.03±1.17)分,(2.95±0.83)分,t=15.483,P=0.000],联合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t=6.226,P=0.000)。联合组的总体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R珔联合组=47.37,R珔玻璃酸钠组=59.87,Z=-2.205,P=0.027)。②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4,P=0.777);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65.37±9.33)单位·m L^-1,(97.58±12.46)单位·m L^-1,t=15.103,P=0.000;(64.83±10.21)单位·m L^-1,(78.45±9.47)单位·m L^-1,t=7.099,P=0.000],联合组的血清SOD水平高于玻璃酸钠组(t=8.874,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比较
点评详情